华夏古翡翠交流中心 2021-03-02 01:16:56
1926年,张作霖逐鹿中原,控制了北京,成为北洋政府末代。1927年9月,奉系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宣布成立“故宫博物馆管理委员会”,。当时他被老帅当作接班人着力培养,身上挂的各种兼职一大堆,故宫的事务,并不总能顾得过来。
虽然如此,,相关的会议如来不及亲往,。后来,随着北伐节节胜利,奉系退回关外,,重新任命理事27人,。真是流水的理事会,。
,在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的大力整顿下,逐步步入了正轨。
这期间,,官一直做到陆海空军副司令,节制北方八省,常驻北平。,得空常跑到故宫钟粹宫书画陈列室欣赏历代书法名画,跟故宫工作人员也热络得很,出入随意,还时常在故宫招待国内外宾朋,,绝对可说是处在人生巅峰。
然而好景不长,,九一八事变爆发,东北沦陷。。
随后,鬼子得陇望蜀,觊觎关内,平津危急。此时,故宫文物该如何妥善保藏以免沦于敌手,也提上了日程。
故宫博物院内,易培基、马衡等人支持将文物南迁。及时转移文物,也是当时欧洲博物馆在遇到战争的应对之策。不过,不论在馆内还是社会上,对此都有激烈的反对意见。
1932年8月31日,北平政务委员会会议的第一项议程竟是“各委员签字,,购飞机五百架”。,。
,结果这让他本就已经黑化的公众形象进一步跌向谷底:文物南迁之议被媒体披露后,京城炸锅了,民众觉得,大敌当前先想着迁移文物,未免有重物轻人之嫌,北平的军事长官宋哲元就反对南迁,许多文化界人士更是不帮忙只添乱,胡适对南迁的前景不看好——迁到何处方有净土呢?他还担忧文物一散难再聚,寄希望于国际监督;鲁迅也讽刺南迁,“寂寞空城在,仓皇古董迁”。
当故宫内马衡先生在为南迁做准备时,其子马彦祥却发文呼吁“要抵抗么?先从具有牺牲古物的决心做起!”最为激进的是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,他成立了“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”,在太和门集会宣言“誓与国宝共存亡”,甚至给支持南迁和参与南迁者打骚扰电话、寄恐吓信,并扬言要用武力手段阻止南迁。这种愤青姿态,得到不少民意机构的通电支持。
,,东北沦陷后,他被千夫所指,有劝他下野的,还有让他以谢国人的,国恨家仇、五味杂陈。,因为那样,,反而,如果喊几声民众爱听的“与文物共存亡”的口号摆摆姿势,则可以显得硬气,赢回一些公众印象分。
也许是长期担任为故宫理事的责任,也许想到了圆明园等的教训,总之在一片反对声中,。就在故宫工作人员反复研究如何清点、打包文物时,?
经过与易培基等人晤谈了一整天之后,,以适应战时转运文物的需要。经过支持南迁者的共同努力,。
为了保证南迁文物的安全,故宫博物院从清点装箱开始,。故宫博物院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点、装箱,精选了20多万件历代名人真迹、字画、器具和图书文献共13427箱又64包,作为第一批南迁文物。其中,就包括《四库全书》等古书,顾恺之的《女史箴图》、《洛神赋图》等千古名画。
随着日益危急的华北局势,社会上支持故宫文物南迁渐渐成为主流意见,担任总押运官的吴瀛起初也并不支持南迁,后来也开始支持南迁并被委以重任。
,起初反对南迁的不少人如胡适、马彦祥等后来也积极投入到了文物南迁的行动中,但反对者仍大有人在。
周肇祥等激烈的反对者还曾放话,只要文物列车启运,就在铁路沿线埋炸弹,炸毁列车。由于反对南迁的势力联络搬运工会抵制,使原计划1933年1月31日开始的古物南迁被迫推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