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1997届 2020-09-19 23:56:54
来源:共生风景
受邀,轻微介入了一下北京市世界园艺博览会东道主北京展园的设计。
对,就是延庆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,级别很高,据说领导很重视。
我的设计,源自于一直以来的思考。
那就是:号称是“北京园”,到底是抽取北京现有园林建筑的片段,还是从整体北京城市气质中找寻一种主要的感觉?
我认为是后者。
片段的抽取容易,四合院,天坛,颐和园,谐趣园,乾隆花园,御花园……,都可以,顺手捻来,放在那里,标识性高,“一看就是北京的”。
似乎之前北京在各地做的北京展园都是这种路子。
真可谓屡试不爽,其乐融融,实在是好极了。
可是,……,我不觉得满足,这也叫设计?不就是搬运工么?设计师似乎是古人在做呐,咱只不过捏吧捏吧,顺了一顺而已。
相当地,不服!
看看,上面就是之前“北京园”的表现
后一种方法,显然,难。
因为这只能是有一定的创作,形象不可能简单从现实中抽取出来,可识别性的营造难以达到共识,特别是方案需要过五关斩六将,可能不知在哪层官员眼下就被毙了。
创作有风险,投票须谨慎。
出于眼界、担当和各种别的关系原因,一般稍微抽象和有点创作型的方案,往往难以得到低层官员的理解和支持,而早早出局。
牢骚叨完,开始设计。
我的导师傅熹年先生曾经做过一个研究。
发现:明清北京城,是以紫禁城平面为模数进行规划设计的,而紫禁城以及之外的皇城序列空间,是以乾清宫和坤宁宫组成的后两宫平面为基本模数进行规划设计。
去除台阶,乾坤两宫平面尺寸为97X56米。
翻看北京园的基地:96X56米。
尺寸巧合,惊得我下巴都快掉了下来!
我决定用北京城整体意象进行设计。
那就是:红色的皇宫+灰色的平民院落群。
话说,北京城的红色内心(紫禁城)和灰色外围(四合院群),是大众都知道的吧?
我画过北京市的鸟瞰图,当然知道。(怎么又提起手绘北京鸟瞰图啦?)
画了九宫格,用中间的前、中、后三大院,营造一种秩序感礼仪感很强的建筑性空间,并设置了一个圆形的“天空之园”,成为整个北京园的主景。
这三个院落,主要任务,是营造北京城给人的那种轴线、礼仪和文化性,意象为紫禁城,用红色墙体展现。
两侧,我们各划出四个小院,共八个。这八个院子,想从诸如“燕京八景”之类的元素中抽取概念,分别用不同的造园手法,结合园博会北京园不同的园艺表现主题,进行分别设计。这部分院子,主要任务,是营造北京城平民文化生活的多样、多态和自然性,意象为平民四合院及各种寺庙园林,边界用灰色墙体展现。
交通流线,用了双环线形式,环线之间有通道互通,不强求单一游园路线方式。
两种大院落之间,我们设计了一条长66米宽2.4米的长长夹道,取名“一线天地”。
高墙长路,这里有北京紫禁城里面红长墙的感受,也是第一个环形通道,在墙上可以开洞向旁边小院,也是借景八个特色园子的空间。
我们在中间设置了一个长方形的空寂院落,逐级抬高变宽的台阶,高低斜线的红墙,巨大出挑的“天空之园”,用透视的变形处理强调出一种视觉的冲击效果。
显然,这里我们在营造类似太和殿的观感。
故宫太和殿,台阶,红墙,黄顶。
“天空之园”,台阶,红墙,园顶。
后院,暂定做了一整面水池,里面只放置两个水中的平台,种棵大树,作为“一线天地”长墙的对景。
主院的后墙,开了三个门洞。墙上面是凹弧线的。我们还打算在这面墙上设计墙体种植,可以通过植物描绘类似“千里江山图”那样的主题画面。
因为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视角入手去设计这样一个小园子,思路一下就开阔了很多,感觉有许多想法不断涌出。
可是,涌出的想法,有实现的可能么?
不知。
只好打住。
(因为是草案,图纸嘛,大家凑合看看就成,不要太当真。)
因为从事景观,这些年,全国各地每年都有的园博会,偶尔也参加过几回。西安那次,我们获了奖;青岛那次,也参加了北京园的草图,却没被选中,却在后来武汉园博会的北京园中看见我们方案的影子……。唐山,我们设计了唐山东道主的展园,建成了。
投稿方式
邮箱:thu20biye@tsingdata.com